大部分的学生卡属于非接触式 IC 卡,可以用 NFC 读卡器读取。这类卡的结构一般是:卡身有一个芯片,连接着一个感应线圈。刷卡的时候,感应线圈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足够的电动势作为信号通过芯片与读卡机进行交互。所以如果卡片发生弯折,感应线圈也会产生弯折,不同部分的线圈不在一个平面,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同(根据楞次定律),无法叠加产生足够强的信号。因此,修复的关键仅在于让卡片变得平整。
具体说听感。控制力很强,具体表现在量感足,人声厚实,即使音量调得很小,耳机的振膜也有种要震出来的感觉,这是并联以后输出功率充沛的缘故。声音很清澈,音色清淡偏暖。声场不是很广阔但是定位感很强,可以明显感受到录音者的声音在传送到录音设备时在空气中的衰减,真实得令人头皮发麻。有一点很浅的所谓“胆味”:除了这个老芯片在解码能力(大概只有 16 bit 左右)上的不足导致的原因以外,这大概显示了 tda1305 这个芯片的“平滑”特性,可以过滤比较尖锐的信号,填充采样不足的部分,让声音变得“柔顺”。这个机子的缺点主要是对动态的把握有欠缺,具体来说声音的节奏感有一点点不易觉察的拖沓,可能是这个机子的 USB 信号处理电路的天生缺陷,jitter 比较高。
这一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开会,描述我的方法,之后的几星期,偶尔能看到隔壁桌上出现了一些和我说的东西非常类似的文章。一开始没有在意这些事情,因为现在 IR 的思路实在太受限制,撞车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看这几年的文章,感觉大家都一副办法不多的样子:要么自己创造数据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要么就是靠 “change problem setting” 曲折求生。(顺便说一下,CIKM18 那篇研究 “Entity Attribute Identification” 的文章的作者,你们也许应该阅读一下或者引用 “CUIS team for NTCIR-13 AKG task” ,原因自己想。想到第三作者曾经对困境中的我给与了无私的帮助,并且这篇文章用更好的框架描述了这种方法,just let it go)